濮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2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
二、矿产资源形势 5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10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基本原则 13
三、规划目标 14
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6
一、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 16
二、矿产资源勘查 17
三、引导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措施 18
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9
一、不同矿种的开发利用方向和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 19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布局 19
三、矿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22
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3
第六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25
一、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 25
二、现有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 25
三、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政策、管理措施的实施 26
第七章 规划的实施和保证措施 27
一、建立和完善市矿产资源规划体系 27
二、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及监督管理 27
三、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体制 27
四、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矿产资源管理和利用水平 28
五、建设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28
附表:
附表1:截至2007年河南省濮阳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附表2:截至2007年河南省濮阳市主要矿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附表3:截至2007年河南省濮阳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截至2007年河南省濮阳市探矿权现状表
附表5:截至2007年河南省濮阳市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
附表6:河南省濮阳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附表7:河南省濮阳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规划表
附表8:河南省濮阳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图:
附图1:濮阳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附图2:濮阳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附图3:濮阳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图
附图4:濮阳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
第一章 总 则
濮阳市矿产资源以石油、天然气资源为主,经济价值较高,其矿业经济在濮阳市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一五”以及至2020年是濮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阶段。因而对矿产资源及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和依法管理,调整矿业产业结构,把勘查、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效益;通过制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规划,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绿色矿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实施开放型资源战略,确保矿产资源供求安全有序;强化矿政管理工作,规范和健全矿权市场,建立健康有序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秩序。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等要求,编制《濮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从濮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矿产资源的实际出发,按照《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对濮阳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合理利用与保护,及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提出了濮阳市矿业经济结构与布局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目标,以实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本《规划》是《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在濮阳市的具体细化,也是“十一五”以及至2020年濮阳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文件。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濮阳市行政区内各类矿产资源。
规划基准年为2006年,适用规划的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至2015年;第二阶段至2020年。
本《规划》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发布实施,具有法定约束力。本《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规划期内若确实需要修改规划的,须按规定审批程序报批。
第二章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周边与山东省聊城、荷泽,河南省的新乡、安阳,河北省的邯郸相邻。地处北纬35°20′00″~36°12′23″,东径114°52′00″~116°05′04″之间,东西长125千米,南北宽100 千米,辖区国土面积4188平方千米。
濮阳市是随着中原油田油气资源的开发而崛起的一座新兴的石化工业城市。全区总人口截止2007年底为361.32万人;全市耕地面积为269.8千公顷,人均1.25亩,人均占有量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
辖区内交通较为便利,濮阳市交通条件优越,汤(阴)-台(前)铁路东连京九铁路、西接京广铁路,106国道,大(庆)-广(州)、德(州)-商(丘)高速公路与林(州)-南(乐)濮(阳)-鹤(壁)高速公路在境内构成三纵二横的高速交通网,加上地方干线交通和县乡公路,全区道路交通四通八达。
辖区系我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自然坡降南北为1/4000~1/6000,东西为1/6000~1/9000。地面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间,由于历史上黄河水注海和黄河沉积、淤塞、决口、改道等改造作用,形成了濮阳平地、岗洼、沙丘、沟河相间的地貌特征。境内有临黄堤、金堤,还有一些故道残堤。市域内以平地为主,平地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0%,洼地约占20%,沙丘约占7%,水域约占3%。
濮阳市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之间,属河南省比较干旱的地区之一,且年内实际降水分配不均,常常旱涝交替出现。境内地表径流主要靠天然降水补给,平均径流量1.8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总量为6.73亿立方米,其中可供开采的为6.24亿立方米。水资源除地表水和地下水外,主要过境水为黄河水、金堤河水、卫河水,其次有文岩渠、马颊河、潴龙河、徒骇河等90余条河流,多为中小河流,分属黄河、海河流域。
“十五”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以工兴市、科教兴濮、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城市战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五”计划,使濮阳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及“十一五”前两年,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据统计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26.14亿元,比“九五”末增长了75.0%,年均增长11.8%,高出全省0.3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598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15亿元。五年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均居全省前列,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工兴市成效显著。“十五”期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成效,到2005年全市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6.3:63.0:20.7,与2000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3.2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粮食总产量202.4万吨,优质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