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河套平原是亚洲最大的自流灌溉区,灌溉条件优越,灌排工程体系完善。全年日照时数长达3100~3300小时,光热资源丰富,是中国日照时数最多的...
河套平原是亚洲最大的自流灌溉区,灌溉条件优越,灌排工程体系完善。全年日照时数长达3100~3300小时,光热资源丰富,是中国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马龙,2010)。河套平原农田设施完善,土地肥沃,灌、排便利,种植业发达,经营水平高。物产丰富,主产小麦、玉米、葵花、河套蜜瓜等。
广义的河套平原是指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由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和土默特川平原(又称前套平原)组成,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的农业区。现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主要位于巴彦淖尔市境南部,在地貌上可划分为四部分:乌兰布和洼地、后套平原、明安川、三湖河平原。
乌兰布和洼地 位于河套平原西端,狼山和黄河之间,包括磴口县的大部分,杭锦后旗的西部,面积约3400平方千米,是乌兰布和沙漠的北部,占整个沙漠面积的三分之一。洼地海拔1050~1030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是个封闭洼地。西南部多为流动沙丘,东北部为半固定、固定沙丘及平坦沙地,平坦沙地可开发利用。
后套平原 西起巴彦高勒、四坝、太阳庙一线,东至乌梁素海和西山咀,北至狼山南麓1200米等高线,南至黄河。黄河冲积平原是后套平原的主体,地势平坦,仅局部地方微有起伏,便于河流灌溉,种植业发达,约占平原总面积的3/4。有不少碟形风蚀洼地和风积沙丘、沙垅。风蚀洼地、黄河改道遗留下的天然堤和古河间低地以及灌溉的废渠道,积水而形成许多大小湖泊。黄河冲积平原在靠近黄河岸边地带是河漫滩,宽150~5000米,高出黄河水面0.5~1.5米。河漫滩的外侧为黄河阶地,高出河漫滩0.5~1.5米,地表平坦开阔。乌加河以北为洪积平原,沿狼山、查斯太山南麓呈条带状分布。地形向南倾斜,坡度一般3°~7°,海拔1040~1200米。从扇形顶部至边缘,洪积物粒度由粗逐渐变细。在黄河冲积平原和山麓洪积平原间的过渡地带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面积较窄。
明安川 位于河套平原东部,巴彦查干山以南、乌拉山之北,西至乌梁素海,东至台梁以东1200米等高线,为一山间盆地。盆地中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南北两侧为冲积、洪积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呈三角形,西宽东窄。沙漠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中部,称苏吉沙漠。此外还有风蚀洼地,长有喜湿植物。冲积、洪积平原呈带状分布,上面生长白刺、柠条、芨芨草和苦豆子等固沙植物。洪积平原分布在两侧山麓地带,其上生长牧草。
三湖河平原 位于河套平原东南端的乌拉山与黄河之间,西起西山咀,东至巴彦淖尔市与包头市交界,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15公里,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在地势上,从山麓到黄河由西向东倾斜。地貌分带性明显,从黄河到乌拉山可分河漫滩、黄河冲积平原、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山麓洪积平原四个带。河漫滩分布于黄河北岸,大致在防洪堤以南,高出黄河枯水位0.5~5米,南北宽数十米不等。黄河冲积平原位于防洪堤以北,面积约420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之北,为一东西向狭长地带,宽约1~2千米,高出冲积平原4~7米,构成一级阶地。山麓洪积平原在乌拉山南麓、110国道以北,由北向南倾斜,海拔1050~1200米。上述四个带的沉积物由南而北明显的由细变粗。